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,個人銀行卡安全

 新聞資訊  |   2023-05-17 11:43  |  投稿人:pos機之家

網上有很多關于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,個人銀行卡安全的知識,也有很多人為大家解答關于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的問題,今天pos機之家(www.jqre.com.cn)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這方面的知識,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!

本文目錄一覽:

1、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

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

在銀行卡的發展中,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:磁條銀行卡、芯片銀行卡和非接觸式銀行卡。從銀行卡的發展過程中,銀行卡的信息安全一直是重點發展。然而,在發展的過程中,或多或少會出現各種信息安全問題。

銀行卡的革命:模擬到數字

如果要對銀行卡的信息安全進行分類,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:磁條卡、芯片卡和后期的非接觸式銀行卡,這三種卡片不僅是個人銀行卡的改變,對銀行自身而言,更是確保金融信息安全方式的改變。

1、 磁條銀行卡:

第一代的銀行卡是用磁條的,而且已經使用了很多年,而磁條卡的保密技術已經很容易被破解,復制、盜刷等現象已經很常見,因為磁條卡采用的是磁信息作為信號傳輸方式,類似于模擬信號,這是銀行卡最原始的技術。同時,這類磁條卡的還有幾個缺點。

(1)信息量較少,算法單一;

(2)保密措施相對來說較弱容易被他人復制或盜刷。

2、 芯片銀行卡:

從芯片角度來說,存儲的信息量相對來說較大,同時,在軟件端,芯片銀行卡具有更多的加密方式。對于芯片銀行卡來說,由于算法復雜,被其他人輕易復制的機會要小很多。從安全角度來說,磁條卡的升級換“芯”是有必要的。

3、 非接觸式銀行卡:

非接觸式銀行卡嚴格意義上來說,并不是一種“換代”,更多的是一種交易方式的改變。

隨著RFID/NFC技術的推廣,很多產品和設備上已經支持RFID/NFC技術,而在居民手中最常用的智能手機中,也搭配了RFID/NFC技術,從而使智能手機能在更多場景使用。

而對于銀行而言,如何給用戶一個良好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問題,基于RFID/NFC技術的成熟應用,銀行方面對銀行卡進行了升級改造,從而使銀行卡具備一定的RFID/NFC功能,從而方便了用戶的使用與體驗。

然而,不管是任何升級改造,均會出現相應的漏洞。

便捷與風險同存

總所周知,在部分網站和消費場所,用戶可以只提供卡號或銀行卡的有效日期即可消費,這種消費手段為用戶提供了快捷的消費方式,雖然這種消費方式促進了人們的消費頻率,但對于黑客而言,該類消費方式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盜竊平臺。

在360獨角獸團隊中,曾做過相關的案例:使用可讀取卡內信息的射頻器讀取他人的銀行卡等帶RFID/NFC功能的卡片,從而讀取完善的個人信息。然而做到這一步并不難,在現代化的今天,讀取卡片信息只需一秒即可。雖然這些信息是銀行明文公布的信息,但是這種技術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掌握,就會直接導致用戶財產損失。

現實世界里,有關信用卡的黑色產業鏈也早已形成。部分盜竊者會批量盜取信用卡信息,再把信息倒賣給下家。而下線會在國外,例如美國進行交易,購買iPhone等易于出手的產品,然后在黑市上低價銷售變現。從而對銀行卡的持有者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。

怎么盜取銀行卡?

對于黑客而言,他們并不會明目張膽的要求用戶拿出銀行卡進行信息的讀取,而是通過簡單的卡板、射頻讀取器、電源、信息傳輸設備等配件,即可組裝成一個簡易讀卡設備。通過ZigBee等傳輸設備,黑客可把讀取的信息實時傳輸到后端的電腦中,進一步增加隱蔽性。而在后端的電腦中可實時顯示并存儲銀行卡的個人信息,例如卡號、有效時間、持卡人信息、證件號、消費金額、消費場所等各類信息。

同時,據公安部門所公布的信息,盜竊場所通常是在以下幾個地方。

(1)收銀臺

部分不法份子為了獲得更多的銀行卡信息,特地到酒店、飯廳等場所做收銀員,在客戶刷卡時,從而復制卡內信息;

(2)公交等擁擠環境

對于常用銀行卡而言,只有貼近了才能讀取卡內信息,而只有在公交車等擁擠環境下,才會減少人們的警戒心;

(3)ATM柜臺

隨著ATM機的普及,用戶的存取款得到極大的便捷,然而在便捷的背后,根據ATM機特性而做出的盜取方式得到應用。不法分子在ATM機口貼上讀卡設備,在用戶插卡的時候即可讀取卡內信息,同時會在數字鍵盤上安裝記錄器,記錄用戶輸入的密碼,從而完成盜竊。

銀行如何保障用戶信息

對于通過復制銀行卡的手段盜竊,已經引起了銀行方面的重視,從模擬磁條卡升級到數字芯片,再升級到RFID/NFC這類非接觸式的銀行卡,銀行已經從硬件和軟件方面加強了信息的保密。

其次,隨著互聯網的滲透,用戶登錄網站銀行或移動端的銀行軟件,不僅需要安裝各類安全插件,同時操作方面相對以前麻煩很多。然而,操作上的麻煩和安全性是相對應的。安全性能的提升,必定會給用戶的操作帶來一定的繁雜。

還有就是部分網銀的加密技術。在網銀初期,銀行會給用戶一張不同數字和字母組成的密碼卡,只有在規定時間內輸入正常的密碼才能正常消費。在后期,銀行推廣了相應的USB網銀數字鑰匙,該鑰匙中有對應的個人信息,只有在PC終端上使用該數字鑰匙,才能與銀行終端中的數據同,從而加強對網絡消費的安全性。

然而,對于銀行卡提供RFID/NFC的服務,從而導致銀行卡內的存款被盜用,雖然目前并沒有銀行卡被復制的案例,但銀行方面并沒有對這類風險做相關的預防,甚至銀行卡采用RFID/NFC的弊端也沒有對用戶說明。

對于個人而言,銀行卡跟個人密切聯系,用戶較為看重,而在其他證件中,由于其也是基于RFID/NFC的技術,同樣會被其他人竊取卡中的內容。例如身份證中的個人信息,在身份證中,通常會記錄個人的姓名、家庭地址、血型、指紋等內容,而黑客如果竊取了這類信息,完全可以通過復制后的身份證做其他違法活動,這些后果將比丟失銀行卡還嚴重。在這個角度而言,就是個人信息的安全,而不單單是銀行卡信息。

個人信息如何保護?

不管是個人銀行卡還是其他卡類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這些卡離開個人的視線,同時,在部分刷卡過程中,得留意POS機是否是正規。但是,隨著RFID/NFC技術的普及,卡不離身也不一定能保證卡內信息的安全,在這種情況下,通過物理手段隔絕RFID/NFC的信息讀取,已經成為目前常見的防御手段。

(1)屏蔽盒子

對于部分卡片收集愛好者或擁有大量卡的用戶來說,屏蔽盒子是最佳的選擇。該類盒子大部分采用金屬材料制作,可以有效的阻攔RFID/NFC等射頻技術,哪怕讀取設備直接貼在盒子上進行讀取,也無法讀取任何有效信息。

(2)NFC屏蔽卡套

對于只攜帶部分卡片的用戶而言,卡套是最為經濟實惠的產品。NFC安全卡套根據法拉第籠原理進行設計,使用特制的金屬成分作為原材料。它就好像一個“絕緣裝置”,只要卡片放在卡套內,任何NFC設備都無法讀取到卡片的信息,更無法進行充值、轉賬、支付等操作。

(3)NFC屏蔽錢包

在市場中,NFC屏蔽錢包是使用中最為方便有效的產品。該錢包通常是在制作中融合相關的屏蔽材料,從而有效的阻擋RFID/NFC的射頻侵入。就使用而言,該類錢包適合普通用戶的日常使用,普通用戶通常會保管好自身攜帶的錢包,同時對于常用的卡片均會放置在錢包中,并不需要額外的卡套進行保護,方便用戶的日常使用。

隨著各類金融卡片的問題,許多用戶開始逐漸對自身的卡片進行有限的預防,同時,諸多企業也開始對該行業進行相關的研發和投入。然而,雖然市場逐漸在擴大,但是現實市場中,卻出現了各類情況。

(1)尺寸不符

如果在淘寶上檢索“NFC屏蔽卡套”,會看到很多相關的產品,而在這類產品中,有一種屏蔽卡套采用塑料制作,在耐用性方面得到增強,然而,該類產品由于采用塑料制作,在厚度和便攜度方面被限制,從而導致用戶使用麻煩。

(2)劣質產品肆意出售

隨著網絡化的發展,部分小型企業為了獲得利潤,不惜在網絡中出售各種類壓縮成本的NFC屏蔽卡套,這些產品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有效屏蔽相關的RFID/NFC射頻,但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,該產品內部的屏蔽層被破壞,從而導致屏蔽失敗。而且在部分網購中,會出現各類劣質產品。

尚未挖掘的安全市場

對于銀行卡信息安全,真正正視的人并不多,大部分保持的心態就是:RFID/NFC讀取的是銀行卡的個人信息,并不能滲透銀行信息安全盜取個人資金。但據360和多家實驗室的報告中可以看出,通過RFID/NFC來盜取盜取個人信息并復制銀行卡的人并不多,關鍵技術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,最關鍵的問題是,這種案例并沒有在自己身邊發生,從而認為自己是安全的,從而導致警覺心下降。其次,RFID/NFC技術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,大部分人對該類技術只停留在知道該類技術的存在,但對于這些技術了解并不深。這些因素導致基于RFID/NFC信息安全的市場并不多見,而在民用市場面更是少之又少。

現在隨著RFID/NFC技術的普遍化發展,人們逐漸認識到RFID/NFC技術的相關應用,而基于RFID/NFC的信息安全技術也會得到人們的了解和認識,在這種情況下,做好準備的企業就不是風口上的豬,而是鷹!

以上就是關于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,個人銀行卡安全的知識,后面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整理關于個人pos機是什么原理的知識,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!

轉發請帶上網址:http://www.jqre.com.cn/news/46391.html

你可能會喜歡: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